失眠在网络上一直就是一个从不缺少“流量”的话题,毕竟失眠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在生活中,几乎有一半的人都存在失眠困扰,有些人凌晨两三点还在“数羊”,早上上班时,往往只能点一杯咖啡来“激发能量”,其实,失眠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在古时候,人们也会出现失眠症状,那么,面对这一问题,古人是如何解决的呢?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几个从唐朝开始就被广泛使用的失眠妙方,其中总有一个能够帮助你改善睡眠,让你一觉睡到天亮。
1.安神温胆丸
关于这个药方,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有些陌生,但此方的的前身其实就是名家陈无择收录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温胆汤,不过,温胆汤本身并不是陈无择创立的,起初,温胆汤的组成很简单,仅用到了六味药材,而后来到了南宋,陈无择便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味中药,即茯苓和大枣,后来便被后世医家慢慢衍生,创造了许多改善失眠的药方。
在有关温胆汤的记载中有这样一句话,“大病瘥后,虚烦不能眠”,其实,这里所说的就是在重病之后,体内阳气耗损所导致的虚弱而不能眠,中医一直以来就很看重阳气,如果自身阳气存在不足,那么就很容易诱发病症,而失眠病症的出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阳气不足。
同时,中医里还有着“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的说法,胆在中医里不仅涉及到胆量,同时还涉及身心两个领域,因此也被称为“清净之腑”,如果胆里存在热邪,就会出现口苦、咽喉干燥等病症。而安神温胆丸主要就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增加了安神的中药,双管齐下,因为失眠的人往往病史很长,很少是单一的病因,而适用于这个药方的人,除了有失眠病症外,倘若内心烦躁、感到害怕,也同样可以通过这个方剂来加以改善,和胃化痰,安神定志。
2.朱砂安神丸
这个方剂是收录于《内外伤辨惑论》里的方子,关于失眠,在现代医学看来,就是神经异常兴奋所致,但中医却认为是心火旺盛所致,因为心主神明,心藏神,如果心火过于旺盛,那么心神就会没有“居住”场所,进而诱发“心神浮越”。对于这类失眠患者来说,即便是睡着了也会伴有多梦,不过,到了白天又会异常的眼睛有神,所以,想要改善这类病症,首先就要将心里的火热给清降,在祛除消耗心血根源的同时,还要补心阴。
朱砂安神丸的组成其实很简单,共由朱砂五钱、甘草五钱五分、黄连六钱、当归二钱五分以及生地黄一钱五分组成,具有镇心安神、清热养血的作用,其中,朱砂可以镇静安神,而黄连和当归则可以清心养血,地黄药性柔润,可以起到滋补心阴的能力,因此,常用于治疗胸中烦躁、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等症状。
3.天王补心丹
中医里的安神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重镇安神,其中所含有的中药材多是矿石类,比如上面所说的朱砂安神丸;还有一种则是补养安神,通过滋补阴液,来清降身体里的热邪,对此,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天王补心丹,这个方剂出自《摄生秘剖》,同时也是一个很“霸气”的方剂,里面含有的中药较多,酸枣仁、柏子仁、当归、天冬、麦冬各自二两,熟地黄四两,人参、丹参、玄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各五钱,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血少、神智不安等失眠病症。
炒股配资论坛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