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技术赋能,赋的是什么‘能’?我想,不是在工作中加入一点AI,而是实现数智素养整体跃迁。从业者要善用AI工具,也要理解技术本质与边界。技术不是越炫、越高深越好,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第七届智能教育论坛暨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近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的发言引来阵阵掌声。
当天,500余名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参与该论坛。论坛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承办。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钟晓流教授、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分别在开幕式致辞。顾明远呼吁,面对技术变革,教师的核心价值不可替代,要善用技术深化师生互动、基于大数据精准把握学情、指导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等作主旨报告。胡小勇提出,大模型赋能教育的关键在于重构“问题驱动”的教研范式,教师角色应转型为“反思性实践者”,通过人机协同,实现从知识传授到智慧启迪的跃升,《2025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在论坛上发布,系统梳理了智能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剖析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路径与策略。
“大模型助推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创新”主题论坛、第三届智能教育博士论坛、“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研究”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论坛、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等在论坛期间相继举办。“大模型助推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创新”主题论坛上,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三女牙教授阐释了AI教学形态重塑路径与实践成果;科大讯飞高教事业部总经理陈红斌介绍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进展及创新应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炒股配资论坛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